首页 > 家乡的春节 > 不做手机控--过年不需要在场的缺席

家乡的春节

不做手机控--过年不需要在场的缺席

发布时间:2016-02-06作者:笑铀点击:114

据2月2日《华商晨报》消息:32岁的刘强,家在哈尔滨,现在沈阳上班。去年春节,刘强除夕中午回到家,初六上午乘车返回沈阳,在家待了5整天,刘强说,在家时他除了吃饭、睡觉、看电视,基本就在玩手机游戏或者用手机上网看新闻,和女朋友、同学、同事聊天。1月31日,刘强通过微信给爸妈写了一封简短的“忏悔书”,希望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提醒每个年轻人,一定要多陪陪父母,多和他们聊聊天,多关心关心他们。

呜呼,“手机控”已成“时弊”。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这样的场景:好友聚会,所有人都埋头盯着手机,尽管大家时不时地抬头相视一笑,或偶尔蹦出几句不咸不淡的话,但显然只是对此“此处”聚会的一种敷衍,人们更多的心思仍在手机连接的“彼处”。这种身在此处心在彼处的景象,被学术地冠以“缺席的在场”或“在场的缺席”。

今天是腊月27了,羊年腊月月小,没有30,腊月29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年了。崇义县文友彭良龙说:“如果可能,回家过年吧,带着温暖带着爱;回家过年吧,放飞那浓得化不开、扯不断的亲情乡情;回家过年吧,让劳累了一年的身体歇一歇,把所有的烦恼全抛到脑后……这样才能带着美好的祝福,积蓄新的力量,上足人生的发条,展开新的人生旅程。回家,不需要任何理由”。是啊,回家过年,不需要任何理由。然而,愚所想要说的是,在回家过年的人群当中,像《华商晨报》上披露的那个刘强一样的人恐怕不会是少数吧……回家过年的人啊,能不能放下你的手机,安心陪家人过年呢?

毋庸置疑,即使数字时代,也并没有改变回家这一过年永恒的主题,无论路途多么遥远,无论车票多么难买、交通多么拥挤,无论一年在外,有没有赚到钱,无论工作多么繁忙,都阻隔不了回家的路。但是,回家后却是与手机“厮守”在一起,回家又有什么意义?毕竟,亲情是过年永远的内涵。说是在的,我憧憬那些远走异地的人,那些结束一年工作的人,像返乡的候鸟,拎着大包小包回来了。路上的风尘吹得他们的脸红扑扑的,那是一种喜悦和相逢的颜色,这样的喜悦感染着村庄里的每一个人。过年就是这个样,要的就是这种气氛,这个劲道。

时评人钱夙伟说:“有人以为诸如抢红包,是年味的‘与时俱进’,但当老人们看到子女们为抢红包而冷落了自己,子女们固然尽兴,老人们却倍感失落,如果这也是年味,那么因为亲情的流失,已然变味。手机确实让人难以割舍,但当手机与亲人无法兼顾,那么,把手机搁在一边,呵护亲情,年味才永远不会淡,春节也才有代代相传的理由。”

过年,是与家紧相连的。一个“家”字魅力无穷、情感无限啊!想想北京山顶洞人穴居群聚的情景,想想炎炎日下汗水流淌种田的情景,想想在故土千里之外的它乡它国之情景等等……怎能禁得住对家乡故土、对亲人的那一腔炙热的思恋情怀?!有家才有“年”,有家才有爱,有家才有终身的慢慢的情感寄托。

过年,要的是那种年味。而年味,则是一场民俗的盛宴!久居城镇的人,回老家过年了,我想,也应该收收那种激越亢奋的城市快节奏之心,融入到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年俗氛围里面去,全身心的陪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子侄孩童们过年了吧。最起码,要将看手机的频率调低,因为过年不需要在场的缺席。


更多关于 过年,手机 的信息

 过年的记忆(2016-06-17)

 过年的回忆(2016-03-21)

 过年的习俗(2016-02-15)

 昔日今时过年的差异(2016-02-10)

 过年那些事——我写春联的故事(2016-02-03)

 童年记忆之家乡忙过年(2016-01-31)

 等你回来过年(2016-01-28)

 过年的感觉真好(2016-01-28)

 千山万水,过年回家的路最美(2016-01-26)

 带上好心情回家过年(2016-01-22)

本站部分文章转载于网上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果侵犯您的权益,请Email和本站联系!